-----北厍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建构区,一个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区域,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支持幼儿在建构活动中主动探索、快乐游戏,有效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
3月28日北厍幼儿园以建构区为例开展聚焦科学观察,解读儿童行为园本教研活动。
聚焦建构,开启研讨
首先,新鹤承办观察的三位老师从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建构区的主题、材料的投放、建构区的规划以及幼儿游戏的前期经验做了介绍。
新鹤小一班宋老师:我们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小班幼儿在建构中主题不稳定,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确定主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幼儿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用专业的视角解读幼儿游戏的发展,助力幼儿的探索发现和持续性学习。
新鹤中一班邱老师:新鹤中一班建构区在教室东北角处,约10平方米,可供4名幼儿进入游戏。墙面内容丰富,布置了建构技巧、游戏规则及幼儿设计的建构图纸。材料柜分别在区域的两侧,种类多样,有基础材料、辅助材料和主题材料,为了方便幼儿取用和整理,将材料进行了分类并贴上标识。本次搭建主题缘起于主题课程《春天在哪里》。树木吐出新绿,花儿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游戏和成长的乐园,滑滑梯、蹦蹦床、沙池、山坡……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奔跑、嬉戏,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美好。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基本搭建技能、创意搭建、合作搭建,来提高中班幼儿的建构能力。
新鹤大一班邱老师:我班建构区大概有20-30平方,基本固定的15平在教室东南靠窗的位置,根据幼儿的建构情况,我们的建构区可向外扩展至教室中间的空地,可供4-6名幼儿进入游戏。主要的搭建材料是倍块积木,小朋友也会根据主题去材料自选区选择辅助材料。本次搭建主题是春天的公园,小朋友们参观了并且家长协助拍照放到班级共同欣赏建筑图,之后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想要搭建的建筑绘制了设计图,经过一次搭建之后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独自搭建没有合作行为,老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设计图和别的幼儿的设计图进行组合,一张张图中间小朋友又设计了一条条路,下一阶段就开始有了合作建构,然后就呈现了本次的建构游戏。
接下来,请各园区教师代表分享建构区的创设和组织情况,重点介绍了本班教师的规划、调整和观察记录情况。
本部小一班李老师:我班的建构区位于班级东北角,搭建技巧图片、幼儿建构照片和各种名胜古迹照片布置在建构区墙面,有一个分类收纳柜和一筐泡沫积木,筐中收纳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泡沫积木,收纳柜中摆放了薯片桶、鸡蛋托等辅助材料,幼儿可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建构。调整前班级辅助材料较少仅有鸡蛋托、奶粉罐、灯笼等,调整后增加了一些辅助材料,如纸筒、道路板、动物模型、小车模型、牙膏盒、薯片筒等。
本部中一班胡老师:本学期,我班建构区进行了以下调整:1.根据幼儿在建构区的活动情况,设计了一块“建筑师养成记”的墙面,将幼儿的探索照片、搭建小技巧展示出来,同时关于“搭什么”的问题,以可更换的方式来呈现,以保证墙面与幼儿的互动性,引发幼儿更多兴趣。2.当前正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主题,幼儿自发地搭建起了春天的公园,发现公园里缺少了花草树木,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这些辅助材料,让他们的游戏更加生动。3.幼儿在搭建马路、学校、医院的时候,提出需要制作小人、房子和交通标志,于是我们又进行了补充。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班级建构区。
本部大一班周老师:我们班建构区材料投放是生活化,自然化的材料为主,有薯片罐,药品盒,饮料瓶,牛奶瓶,牙膏盒等,需要有各种形状的如:筒状,块状,圆形,长方形的,条状的,柱状的,矮的,高的,大的,小的,细的,粗的,满足孩子不同的拼搭需要,还要根据主题需要增减。做的调整:给材料做了标记,并进行了分类,便于幼儿整理和拿取。分享观察记录,孩子们在搭建“赛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圆木块滚落时会滚到外面,以及圆木块不会转弯。这些问题反映了他们在空间认知上的局限性,但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分析圆木块滚动的轨迹和速度,让他们理解高度和冲力对圆木块运动的影响。同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弧度的积木或者材料,让他们尝试搭建能够让圆木块顺利转弯的赛道。
黎星大一班董老师:通过改造我们班的建构区主要分为地面建构和桌面建构,在建构区中主要以木质积木为主,幼儿通过整理,细分为10种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做标记。辅助材料有:奶粉罐、一次性杯子、自制标志、卷纸芯、马路、大树等。建构中桌面建构和地面建构相结合,建构内容更为丰富立体。墙面一侧布置建构的相关知识和幼儿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幼儿绘画的设计图。另一侧以图片为主,一些世界有名的建筑和其他幼儿优秀的建构作品让幼儿欣赏和学习。
回顾理论,共思共研
3.27日教师们分成三组分别对小中大幼儿进行现场观摩,
接着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建构区环境、材料、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分析,围绕本组幼儿建构水平处于什么阶段?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及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是否符合幼儿发展需要?能否促进幼儿发展?如何做好后期调整?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了思考。
三位教师代表围绕观察目标,分别分享了他们观察的不同年龄段幼儿建构游戏时的行为表现、材料使用及教师指导情况。
本部大一班费老师:我们大班组的观察目标是观察了解幼儿在协商建构方案中能否接受同伴意见从事搭建,有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搭建。大班的幼儿建构水平处于第四阶段—搭建出精巧的建筑物。在这个阶段中,幼儿需要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积木,好搭出更精巧的建筑物来。处于第四阶段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幼儿会把这些积木搭建出来的建筑物当做戏剧游戏的布景,常指定这些建筑物是什么,甚至要用一些标准来让每个人指定他们搭建出来的建筑物是什么,这些特征基本都符合5-6岁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游戏,并提供了多种游戏工具,丰富幼儿的游戏情境。幼儿在玩积木中积累经验,拓展他们的建构技巧,提升创造思维。教师可以继续提供多样化的建构材料,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建构任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部中二班王老师:观察了解幼儿能否与同伴共同搭建同一主题的作品,有协商,有合作。我们组观察了四名幼儿的建构活动,其中一位幼儿建构水平处于第一阶段“把积木拿来拿去”,三位幼儿处于第三阶段“创构建筑物”,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第一阶段的建构水平属于偏低。另外三名幼儿建构水平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建构中幼儿间沟通交流情况较少,合作建构方面有所欠缺。本次建构幼儿主要在建构区垫子上建构,建构材料摆放在两侧,便于幼儿取放。投放的材料丰富,有基础材料、辅助材料,还根据主题投入相应的材料,支持幼儿建构。材料收纳筐上贴有材料图片,帮助幼儿分类整理。建构区布置相对合理,面积较大,相对宽松,便于幼儿操作和走动。材料摆放时可以将基本材料与辅助材料分开摆放。例如所有木块积木放一个柜子,所有辅助材料房子一起。
本部小三班徐老师:观察了解幼儿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和同伴交流,是否有共同搭建的主题和行为上的相互支持。在观察后不难发现这几位幼儿处在建构的第三阶段创构建筑物,观察的几名幼儿都有创构建筑物的行为,几名幼儿的建构虽然有时会因为积木的稳固性或高度导致倒塌,但幼儿依旧不放弃,倒了就用其他方法进行建构,思维很灵活。观察中的建构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以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持续发展,后期可提供类多量少的建构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引起幼儿进行建构的兴趣。
点评提升、美好前行
业务园长张老师提出在建构活动时,孩子们会运用语言表达、绘制设计图等,表征与表达自己对建构区游戏的理解,提出自己基于实践的观点,可以在建构区提供纸和笔便于幼儿绘制建构设想、制作标记等,让幼儿从感知觉到社会情感、从动作技能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会观察,能指导,是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要求,希望我们老师们通过学习、互动、反思、交流、提升,能从区域活动的困惑中走出来,引领教师走上了组织区域活动自信、清晰的道路上,使孩子们进入快乐、自主、有效的游戏意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