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组《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幼儿中的图式探索》读书分享活动
书本推荐
借着译者张晖教授说的“换一个视角看儿童”,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行为需要教师和家长去研究解读,教师在不断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转换角色,成为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图式探索的支持者。这也是一位反思型教师必经的成长历程。
阅读时光
内容简介,思维导图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这些重复性行为不断上演,让教师头疼不已。幼儿的这些重复性行为即图式行为,图式是幼儿发展水平与经验的表现,是让幼儿的学习可见的重要“窗口”。
本书解答了什么是图式,幼儿为什么会有图式行为,图式行为在促进幼儿的认知、运动、社会交往、数学、艺术探索、假想游戏方面的作用,还重点阐述了如何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
在这个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就有一位教师分享自己对章节中重点内容的概括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也充分的展示了教师对每一章节的阅读理解。
构建成组,思维碰撞
悦读组的成员主要由5年左右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和3位骨干教师组成的,徐琳副园长领读,带着教师阅读这本书,让教师通过阅读学习图式的类型、方式,在实践中去观察、验证,,每月在领读人的带领下进行网络交流,在不断思维的碰撞下获得成长。
阅读深入,教师感悟
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观察时,不仅要“观”,更为关键的是要“察”。“看懂”儿童的行为既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儿童心理只是,又需要教师改变看儿童的视角,发现幼儿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解读幼儿的行为。
刘微微:阅读了此书我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了新的了解,转变观念需要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儿童的行为,在同屏共振的基础感受儿童、理解儿童。原来幼儿的游戏行为被解读成各种图式,教师观察和研究幼儿的游戏,寻找反复出现的图式主题。这些被教师认为具有挑战性的或不太尽如人意的游戏都是幼儿充满智慧的结果。理解了这几句话,我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对待自己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他们强大的能量,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行为,与同伴、教师共同交流、合作,让幼儿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不断进步。
董婷婷:通过阅读《读懂儿童的思维》,我重新认识了幼儿的游戏,以前我们觉得有的孩子能力弱什么的做不好的,但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孩子们不同的图式,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幼儿在重复相同的图式,来探究和加深学习,教师不应过多的干涉,要多观察幼儿,理解他们这样做的潜在含义,从而制定更多适合幼儿的游戏。儿童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及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大脑惊人的灵活性。例如在玩橡皮泥时,孩子们能够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及造型(变换图示),我们会让引导幼儿捏出不同造型,从而提高动手能力。现在我知道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开放性材料,就会增加孩子探索不同图示。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感知和数学能力等。
胡翊萍:幼儿的图式探索行为无处不在,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论。儿童比成人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感受到更多、体验到更多。我们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支持他们的游戏。当我们运用图式理论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就会发现儿童看似是破坏的行为,其中蕴含着伟大的创造。而作为教师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和学习。
凌丽: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真的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儿童、解读儿童、理解儿童。当你真正理解了儿童,我们就会发现平时孩子们那些令人抓狂的行为竟会变得如此有价值。
就像平时幼儿在建构区,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些长的积木,将自己围起来,这就是书中所起到的“围合和包裹图式”,就是这样各种各样的图式,让我们理解了幼儿的行为,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思考。在活动中,我们老师应带着开放和好奇的眼光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欣赏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从图式的角度理解儿童的行为,并放慢脚步倾听幼儿最真实的想法,通过反思性实践,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神奇和他们不可思议的作品,同时通过环境、材料、经验等各方面的支持策略,来引发幼儿主动、深入、持续的探索。
金句摘录,实践理论结合
老师纷纷结合书中内容和自身教育实践经理,就儿童游戏中的图式行为展开了热烈的思路和讨论,快来看看老师的精彩观点和看法。
王佳瑶:
金句分享:他把图式描述为一种在儿童的游戏中反复出现的思路,这就意味着儿童的游戏反映了其更深层次的、内在的定向思维。当儿童探索图式时,他们正在建构对抽象的思想、模式和概念的理解。
案例:
小朋友们在户外体锻时发现靠墙摆放着一个个有坡度的长椅,小朋友们看着手中的皮球有了新的想法,将皮球从长椅高的一端滚落,在滚皮球的过程中发现皮球滚落的地方不一致,总滚到长椅的中间就掉落;如果放皮球时推它一下,滚落速度会更快,更容易从长椅上掉落。在尝试滚球后小朋友决定自己坐在长椅上滑下来,但发现无法滑动。在上述案例中小朋友自发的进行探索游戏,在游戏中理解物理概念,感受轨迹图式的魅力,促使他们思考速度、加速度、角度、重量等物理概念。
周静:
金句分享:
材料本身就蕴含着内在的生命与故事,然而,只有当它们与人相遇时这种内在的生命与故事才得以彰显。我们如果在使用材料进行建构的时候留出安静、驻足或呼吸的空间,就有助于材料表达它们所能表达的。——艾琳娜·贾科佩妮( Elena Giacopini)
案例:
涵涵拿起迷宫里的磁铁笔对妍妍说我来给你测测有没有发烧,说着把磁铁笔塞到了妍妍腋下。等了一会,她拿出“体温计”捏住两头,看“体温计”的度数,看完了还甩了甩。量完体温说:“有点发烧了,给你配点药”,接着拿起旁边的棋盘和棋子,又拿了一张餐巾纸铺在棋盘上,拿出盒子里的棋子当药,并把“药”包裹好。
小朋友对材料的使用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每一种材料的玩法并没有它的局限性,而幼儿的想象也是无限的,在他们眼里磁铁笔不仅仅是磁铁笔,它也是“体温计”,棋子也不仅仅是棋子,它也是“药”,我们所认为的单一玩法,在幼儿手中或许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玩法,幼儿对材料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的观察,支持他们在游戏中与材料的自由互动,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活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於婷文
金句分享:提供极具感官吸引力的材料。我们要尊重儿童接收和组织感官信息的巨大能力。除了典型的手指画和泥巴游戏外,我们努力让儿童在每一个角落都被魔幻、惊奇、光、颜色、反射、纹理和美丽包围。研究上面的照片,并思考儿童运用感官进行探索的可能性。他们可能会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和移动什么?
案例分享:琪琪小朋友有一天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小手电筒。孩子们都觉得很稀奇,在教室里抢着完了起来。联系起本次阅读的书本中提到,我们要尊重儿童接收和组织感官信息的能力,我在教室里投入了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并请幼儿可以用光照射看一看。发现哪些东西是可以透光的,哪些是不能透光的。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还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略暗的小区域。幼儿对透光现象产生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动手动脑想办法,华华小朋友还为大家打手电,其他小朋友做手影游戏。孩子们都感觉惊奇又有趣。
领读人点评
每月的阅读分享会领读人对每一章节进行深入的解读,并且认真倾听教师的分析和感悟,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案例分享都对及时进行点评。在活动的尾声也会对下次阅读的内容进行前置指导,布置下次阅读章节的阅读要点,让青年教师能更有目的去阅读、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问题、实践解决的策略等,让阅读的氛围更为活泼、轻松。
徐琳园长:教育因读书而精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主动阅读,以终为始,带着目的阅读,带动大脑主动思考,书本理论联系教学实际,从读书到行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支持、鼓励他们探索和游戏,在观察和记录幼儿活动的真实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通过读书活动,希望老师们要把体现现代儿童观、尊重儿童的精神内化于心,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工作当中。
教师在教育专业发展的路上不断地求索,以此为动力,继续精读此书,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辨识幼儿的图式行为,理解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