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要素。为进一步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加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索从资源到课程的实施路径,10月27日下午,北厍幼儿园开展了“资源融入野乐课程的路径的教研活动”更好地帮助教师挖掘课程资源,提升课程意识及课程生成能力。
一、聚焦资源,案例分享
以种植地为例,三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课程故事,老师们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在一日活动中挖掘幼儿关注点、兴趣点以及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将预设与生成互融,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课程故事。
马筱远老师《你好,小葵花》
黄静静老师《你我“豆”快乐》
许豪杰老师《“薯”与你》
二、课程梳理,智慧共生
“什么是路径?”“案例中老师利用种植地资源引发了哪些活动?有没有明显的路径在生长?支持的策略有哪些?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新的问题驱动着老师们开启了新的教学思路,在分组研讨、智慧碰撞中,老师们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螺旋式上升的感悟与思考。
胡翊萍:我们认为课程的实施路径,就是资源一步步融入野乐课程的过程。《你好,小葵花》这一案例中,教师利用种植地引发了:葵花种植大考察、种下一颗小种子、我是小葵花守护者、和向日葵比高矮、小葵花宝宝倒了怎么办、尝一尝这一系列活动。资源融入野乐课程的路径也很清晰,调查,播种,观察,比高矮,记录,品尝。首先,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种植的植物,然后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种植向日葵的方法,接着开始播种、浇水、除草。在一天天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向日葵长高了不少,既而引发了与向日葵比高矮的活动,教师还制作了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有几棵向日葵倒了,他们尝试用工具帮向日葵扶正。快到暑假,向日葵还没开花结瓜子,教师就让着急的孩子们提前品尝了瓜子的味道。同时也体现了以下三点教师支持的策略:1.以问题引领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教师提出“向日葵应该怎么种呢?”让幼儿有目的、有动力去探究。2.鼓励幼儿合作互助。播种完种子后,教师让幼儿一起浇水、除草,培养幼儿劳动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往 。3.鼓励幼儿尝试记录。教师重视幼儿的自主记录,小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较为单一,因此教师制作了专门的记录表让孩子们学着记录。整体来说,教师的支持策略还是比较科学有效的。
邱琛洁:我们中班组认为路径指一系列能够引发课程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能够遵循幼儿身心的需要,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生长的途径。黄静静老师的《你我“豆”快乐》利用种植地引发了探豆(观察蚕豆、从哪里来、生长条件);种豆(怎么种、寻找工具、开始种豆);观豆(发芽、观察豆芽的秘密、豆苗生病)一系列活动。在探豆过程中,教师通过查找资料和幼儿共同了解蚕豆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在种豆的环节中通过利用家长自愿调查种植的工具。我们组认为这个活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比较科学合理。
沈灵燕:我们觉得路径在幼儿园中应是资源进入课程的方法,方式。在《“薯”与你》这个课程故事中,许老师开展了红薯受伤了、第一次收获、收获的记录、红薯大变身、美味大调查、美食交流会等活动,有明显的进入课程的方式,在收获到品尝的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一步步思考,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收获、用什么办法才能不伤害到红薯,挖出了完整的红薯。并通过多次调查、讨论,了解红薯能做成什么美食,成功举办了美食交流会。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红薯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三、现场实操,初步建构
教师们分成三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了种植资源的梳理,选择一种资源进行了课程预设和初步构建,并绘制了资源到课程的路径。
大班“红薯”资源路径图
中班“萝卜”资源路径图
小班“菜菜”资源路径图
四、经验提升,探索路径
1.经验分享
教师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育专著的不断引领。几位教师结合正在阅读的书籍的内容,联系自身实践,分享了自己对于野乐资源转变为课程的思考。
董婷婷:《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生活中,教师首先“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观察、倾听儿童如何探究、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和大量的机会进行反思,使幼儿一日生活中思维的活跃度和活跃时间都增加,从而放大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学习效果。
我觉得,野乐资源要转变为课程,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可以利用到哪些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梳理、筛选。在资源的利用上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利用资源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经验,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深挖幼儿兴趣,让活动有延续性。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同一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站位: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注重幼儿活动的观察和教师自身的反思。
邱丽群:《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中写到:幼儿园有各种类别的植物,幼儿不仅可以感受花草树木的自然之美,而且可以观察植物在四季的生长变化,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表征……只要教师是一个有心人,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语言、科学、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就可以不断生成。
教师应努力将幼儿身边的资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有创造性的探索学习,让资源转化为幼儿的行动和经验,真正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也要注意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意识,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否则即使我们周边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我们也会忽视它。
凌丽:我读的也是《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书中提到:植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这种生命力可以为儿童带来复杂的感知和探索。安吉幼儿园室外环境中有大量花草树木。儿童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通过触摸、听闻、采摘去体验。这些自然植物不再是仅供儿童观赏的绿化环境,而是可与之互动的天然游戏场。不同的花、草、树,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感官刺激,使他们对于温度、季节的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野乐资源转化为课程,我们会经历许多,但是我觉得最开始肯定是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幼儿对于好奇的东西想去摸一摸,看一看,从而产生了疑问,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再次尝试等步骤,将幼儿感兴趣的野乐资源慢慢的形成课程。我觉得将野乐资源转变成课程时要注意了解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抓住幼儿幼儿感兴趣的野乐资源,将其转化为课程。
周宇迪:《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中说:教师可以通过在游戏前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游戏计划——想玩什么游戏、想跟谁一起玩、如何分工等,引导幼儿提前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专门创造一些需要多人合作游戏的机会,创造更多互动,引导幼儿去感受和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积累合作的经验;教师还可以在交流分享环节,请合作游戏的幼儿来交流合作经验、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
我通过阅读这些精彩片段,也有所感悟:资源利用需要深入,幼儿才能更深层次的探究;虽然资源活动很多,但是要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以探究的问题为线索,结合问题,鼓励幼儿以多种形式开展探究,形成新的线索,以此支持生成的课程不断延展。注重对资源的整合,幼儿各领域的经验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发挥野乐资源多元化特征,如主题开发多元化、幼儿体验多元化、人员支持多元化等。
柳骁飞:安吉幼儿园课程在改革中去形式、去功利,去掉了好多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无效工作,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观察倾听幼儿以及与幼儿的互动对话上。教师发展有自身规律,并非将以上实践一股脑儿地记住就能成为一名深刻理解安吉幼儿园课程理念且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的教师。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变观念,抛弃不合理的旧做法,理解新实践。
阅读之后,我发现教师可以先从真游戏开始,学会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当教师不再忙于高控儿童的游戏,也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儿童真游戏的过程,精进观察技术。学会放手游戏,不但能精炼教师工作,也让教师观察理解儿童的专业能力更扎实,为教师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沈灵燕:我阅读的也是《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教师预设的活动与幼儿完全自主的游戏并不矛盾。在幼儿完全自主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导幼儿聚焦于某个游戏主题。例如,在幼儿自主的玩水游戏中,教师一句“我们来看看谁的自制水枪打得远”就可能引发幼儿围绕饮料瓶的大小、水量的多少、瓶盖上洞洞的大小与自制水枪喷水距离之间关系的主题探索活动。而在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背景下,也要允许出现幼儿自发的游戏。这两种类型的游戏应有机结合,教师的心中要始终装着创造性游戏的核心价值,即快乐、自主和发展,这一点非常关键。”
就像文中所说,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计划,但不一定是儿童想要的。而教师如果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安排就是儿童想要的,那会导致儿童兴味索然。教师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行事,儿童可能会无心于学习。在户外集体游戏时,幼儿也会突然提出与今天无关的话题,通过阅读此章节我学到可以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导幼儿,可能这又是一个课程故事的开端。
2.园长点评、分析与提升
资源只有在被幼儿使用的过程中引发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发挥出了教育价值,才能被称为课程资源。教师要提升对资源的关注度,把资源变成预加载的内容,同时也要学会分析资源,根据资源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筛选合适的资源,将资源转化为教育活动,引发幼儿与资源有效互动,建构有益经验。教师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比如:合适的观察工具、记录工具,表达和创造的机会,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机会……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儿童充分参与的课程才是活的课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北厍幼儿园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不断实践,积累资源融入野乐课程的相关经验,把“静态”的资源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我园将继续依托园本教研,贯彻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教师寻找适宜方式,不断深挖课程资源,探索儿童经验,推动课程向更深、更广处生长……